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地球的起源


超新星爆炸 A →震波在星際雲中傳送,密度的不均勻加大 B →星際雲往高密度部分收縮,形成原始太陽系星雲 C →原始太陽誕生,較遠處的氣體在其週圍繞轉形成圓盤 D →形成無數顆微行星,逐漸成長為原始行星 E →太陽系就漸漸形成了。


根據對行星物質來源的看法﹐可以把各種學說分為三類﹕ 1.災變說或分出說:認為行星物質是因某一偶然的巨變事件從太陽中分出的﹐例如由於另一顆恆星走近或碰到太陽﹐或者由於太陽爆發﹐從太陽分出的物質後來形成行星。 2.俘獲說:認為太陽從恆星際空間俘獲物質﹐形成原行星雲﹐後來演變成行星。 3.共同形成說:認為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都是由同一個原始星雲形成的﹐星雲中心部分的物質形成太陽﹐外圍部分的物質形成行星等天體。 俘獲說和共同形成說的共同點是星雲集聚形成行星﹐常合稱為“星雲說”。

1【潮汐說】此說又稱為碰撞說或遭遇說。當類似太陽的恆星偶然兼通過太陽附近時,會產生類似地球受月球影響而生的潮汐現象(高潮、低潮現象),也就是說,由於受到恆星接近時引力作用的影響,雙方星體的構成物質會向外迸出。由於太陽迸出的物質構成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路過的恆星迸出的物質則構成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然而令人懷疑的是,從恆星迸出的物質有可能凝固誠星體嗎:更何況二星球如此接近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潮汐說雖曾流行一時,最後還是被捨棄。

2【雙星說】此說針對潮汐說的點而提出。太陽原本並非單獨的星球,而是帶著伴星的雙星。在宇宙中,這種二個或兩個以上的星體互相保持力作用的雙星數目約百分之十,因此,通過太陽附近的恆星和伴星之間會出現潮汐現象。換言之,行星並非由太陽誕生,他是伴星和通過太陽附近的恆星的後代。然而,從理論上可以證明行星不可能由太陽、伴星或恆星迸裂出來的氣體冷卻凝固而成。

3【原始行星說】原始行星說(proto-planet hypothesis)是一九四九年時,由美國天文學家凱伯(Gerard Peter Kuiper,1905~1973)所發表。此說認為在宇宙中的某些部分,氣體或宇宙塵特別濃厚,這些氣體語宇宙塵冷卻後的寧快再原始太陽的四周環繞時,因速度或密度的差異使旋轉的圓盤體部分產生旋渦。其中大的旋渦吸收了小的旋渦,並形成沉滯而集積物質。這種集合物質就是行星的基本物質(原始行星)。換句話說,地球等行星並非由熱氣體集合、凝固而成,而是由氫、氦、冷卻的塵粒或矽酸等聚合而成。

4【隕石說】當原始的太陽經過宇宙塵特別濃厚的部分時,由於吸收了大量的宇宙塵、氣體、隕石等,便在其四周形成星雲。當星雲循橢圓形軌道繞行太陽時,隕石和隕石之間會反覆的互相衝撞。如此,橢圓形軌道漸漸改變形態而趨於圓形,同時,星雲本體也逐漸變成扁平的形狀,此時,允時間的衝撞會更加激烈,使分布密度失去均衡;而由於重力產生強大的凝聚作用,於是形成大型的行星。


相關資訊

2007年6月23日 星期六

毛納基山天文臺






Mauna Kea是夏威夷大島(big island)上最大的火山, 它是休火山, 標高4205m. Mauna Kea峰頂的天文台群不論是單一望遠鏡的集光力, 還是所有望遠鏡的總集光力, 都居世界各天文台之冠, 加上它有全世界最好的光學與近紅外波段的觀測條件, Mauna Kea天文台可說是二十世紀末天文發現的創造點之一。
資料來源: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有336條河流注入,只有一條「安加拉河」向 外流出,其湖水量是全俄羅斯水資源的80%,佔全球總淡水量的20%,倘若全世界的淡水都消失的話,貝加爾湖的湖水量足夠支撐地球飲用42年。
貝加爾湖是俄羅斯最大、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七大的湖。面積達3.15萬平方公里,只比台灣面積小一點。最古老的湖,最深的地方達1637公尺,位於西伯利亞南部,鄰近蒙古國,是東亞地區不少民族的發源地。中國史稱北海。世上沒有任何湖的深度超過它,在湖底約有幾公里深的厚厚沈澱物,科學家相信,在湖底可能深藏地球進化的重大秘密。 而貝加爾湖的壽面,已高達兩千五百萬年歷史,世界上其他大湖泊的壽命,都不會超過兩萬年,顯然貝加爾湖是世上湖泊中的超級「長壽之湖」。


資料來源:

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天空步道(Grand Canyon Skywalk)



〔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綜合二十日外電報導〕對美國大峽谷美景讚嘆不已的遊客又多了一項新選擇。定居在大峽谷國家公園以西一百多公里邊緣的印地安瓦拉派部落,允許拉斯維加斯華裔企業家金鵡斥資三千萬美元,打造凌空凸出峽谷邊緣二十多公尺的玻璃觀景看台,二十日舉行開幕典禮。
這個名為「天空步道 」(Skywalk)的景觀看台,將方便遊客欣賞足下的大峽谷風光。瓦拉派部落特地請來美國前太空人艾德林與哈林頓擔任啟用典禮的貴賓,率先踏上距離谷底一千二百二十公尺的懸空玻璃步道,體驗凌空俯瞰大峽谷的刺激,這個高度相當於「台北一○一」的兩倍有餘,不過,該步道預計要到本月二十八日才正式對一般遊客開放。
遊客若想踏上步道,得先付出西大峽谷景區門票四十九美元(約台幣一千六百元),要踏足走廊,得再付二十五美元(約台幣八百三十元),並獲贈一雙保護鞋,以免刮壞七公分厚的玻璃地板。
建築團隊費時兩年才完工,為讓步道穩若泰山,他們將鋼錨鑿入石灰石內十四公尺深。另外,步道可承受數百人的重量,耐得住時速一百六十公里的峽谷強風,但規定每次只能有一百二十人同時走上步道,天氣惡劣時則不開放。

資料來源

世界遺產kmz檔超連結題庫

第一組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 TW&msa=0&msid=116533058791089885414.00000112fc26279dc12a5&ll=36.173357,120.673828&spn=25.359587,58.535156&z=4&om=1

第二組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msa=0&msid=100456309217571615693.00000112d7144231518d9&om=1&ll=32.990236,129.902344&spn=51.765694,117.070313&z=3

第三組http://maps.google.com/maps?q=http%3A%2F%2Fblue0623.myweb.hinet.net%2Fqq.kmz&ie=UTF8&ll=35.746512,110.390625&spn=25.492655,58.535156&z=4&om=1

第四組 http://maps.google.com/maps?q=http%3A%2F%2Fpws.niu.edu.tw%2F~b9535043%2FQQ.kmz&ie=UTF8&om=1&ll=37.857507,120.234375&spn=49.090533,117.070313&z=3

第五組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msa=0&om=1&msid=117477443506063127404.00000112dc741ec45725e&ll=26.74561,-177.1875&spn=100.067611,234.140625&z=2

第六組 http://maps.google.com/maps?q=http%3A%2F%2Fpws.niu.edu.tw%2F~b9535002%2Flink.kmz&ie=UTF8&ll=35.317366,122.695313&spn=50.533673,117.070313&z=3&om=1

第七組 http://maps.google.com/maps?q=http%3A%2F%2Fpws.niu.edu.tw%2F~b9531025%2F888.kmz&ie=UTF8&ll=37.300275,116.894531&spn=49.415908,117.070313&z=3&om=1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武陵源風景與歷史名勝區- 中國

Wulingyuan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Location:29°19'59" N, 110°30'0" E
Criteria:N (iii)

A spectacular area stretching over more than 26,000 ha in China's Hunan Province, the site is dominated by more than 3,000 narrow sandstone pillars and peaks, many over 200 m high. Between the peaks lie ravines and gorges with streams, pools and waterfalls, some 40 caves, and two large natural bridges. In addition to the striking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the region is also noted for the fact that it is home to a number of endangered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位於湖南省,面積超過260平方公里的武陵源風景及歷史名勝區,有著三千多座沙岩峰林,其中有許個都超過200公尺高。峰林間則有峽谷溪流、水潭與瀑布以及約40個石洞,還有兩座巨大的天然橋樑。除了美不勝收的景色外,此區也是許多瀕臨絕種的動植物的棲身之處。

黃石國家公園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Location方位:44°27'33" N, 110°49'58" W
Criteria:N (i) (ii) (iii) (iv) { 遺產類別 (vii)(viii)(ix)(x) }

The vast natural forest of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covers nearly 9,000 sq. km; 96% of the park lies in Wyoming, 3% in Montana and 1% in Idaho. Yellowstone contains half of all the world's known geothermal features, with more than 10,000 examples. It also has the world's largest concentration of geysers (more than 300 geyers, or 2/3 of all those on the planet). Established in 1872, Yellowstone is equally known for its wildlife, such as grizzly bears, wolves, bison and wapitis.

黃石國家公園成立於1872年,擁有佔地近9000平方公里的廣闊自然森林。 其中96%的土地位於懷俄明州,3%在蒙大拿州,剩下的1%則在愛達荷州。 它擁有全世界幾近一半已知的、著名的一萬多個地熱特徵地形,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間歇泉集中地(超過300座間歇泉且佔全球間歇泉總數量的2/3)。 此外,園內的野生動物也同樣聞名於世,如大灰熊、狼、美洲野牛及美洲赤鹿等。